资讯中心 > 正文

CATTI 评审:从事翻译多年,有何心得体会?

我译网    发布时间:2020-08-18 18:00:37

一、笔译工作者的专业素质

  1. 母语(或第一语言)素质

译者要熟练掌握汉语书面语的表达方法,以便深刻理解汉语的词素/语素含义,从而便于形成语素简洁、精炼、语汇丰富的汉语译文。

  1. 外语(或第二语言)素质

译者要具有良好的外语专业素养,从理论上来说,不是如同母语一样在幼儿期习得,且从小学起就作为教学语言的外语,到普通大学外语专业毕业时,这门外语的综合水平,尤其写作水平,应该仍高不了。

那么这类人中后来出现高水平中译外译者,只能是毕业后多年一边精思、多查、细译,一边继续刻苦、广泛研读中外文书籍,且终于掌握与中文迥然不同的外文行文逻辑、至少掌握外语数千基本词(就英语而言)准确用法(真正进入思维,能用外语思考、准确组句,彻底摆脱混乱不真的洋泾浜语言、思维状态,而非仅能背诵词语字面含义)的结果。

  1. 广阔的知识面和专业知识

因为译者所要应付的材料几乎无所不包,文章内容千变万化,即使有一定的专业方向,也没有可以具体限定的翻译内容和范围,所以一名译者的知识面是越广越好,最好是通才,或者日常阅读、涉猎面尽量广博,以更好地理解和驾驭丰富多样的翻译内容(而即时研究新问题、新知识的能力也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我谓一定程度上,翻译=[源语文本]研究+[的语]写作,则 translator = researcher + writer)。

同时,译者可根据个人爱好、思维特点或职业实践集中领域,重点培养一大或若干学科领域的翻译能力和水平,如法律、信息科技,可以成为该领域翻译权威为自我培养和追求奋斗目标。

  1. 翻译技巧

在互联网时代,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翻译技巧(语言处理、变换时的规律、技巧,例如通常所说的英汉、汉英翻译技巧)之外,翻译技巧还包括熟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自助、无师自通地解决翻译过程之中碰到的词汇、语句疑难,寻找到相似语境下的近似说法,避免臆造译文(汉译英时,除非语言程度等同母语者,否则若非步步为营,利用可靠旧知以及严密的语法、语感和词语搭配上的推理,不知者无把握者不写出,则一不小心,便会臆造英语);要句句落到实处,合情理、合语法,尽量使全篇译文句句无懈可击(尤其在汉译英时,英文地道与否,是译文质量的关键)。至于译文优美、优雅程度如何,还要看自身语言修养。

 

二、不同文体的笔译

  1. 文学性

译入语要地道、灵活、生动、传神,有文学味道。在准确把握原文原意(尤其在英译汉时,是理解非母语,有天然隔阂,能深会一切英语文字原意并非易事;而汉译英时碰到较艰深古文,还有古诗词,一般译者也会感到头痛、犯难。

  1. 应用性(以法律文本为例)

译入语要严谨、准确、正式。

其中特别典型的一小类是法律文本的翻译。

英语法律文本十分程式化,在语法和句型上高度复杂,或许可以说接近英语逻辑复杂性和表达紧凑性的极限。能够在汉译英过程中仿写这种英语法律文本,以及在英译汉过程中译出清晰而有条理的汉语译文,应当能够表明较好掌握了这两种语言在客观复杂叙事时的语法和逻辑。

正确掌握这种文体的翻译方法,在于多参阅、揣摩、精读、深入研究已成定例的资料。

比如说,国家重要法律的官方英语译本可以作为汉英法律翻译的参考样本(内容或范畴相近的英美法律文本虽无汉语译文,也可研究,且需长期广泛摄取其语言特点,使译者英语更地道,直至在理想高水平状态下,与英语母语文本不分伯仲),而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法律文本的官方中文译本则可以作为英汉法律翻译的学习样本。

其次要掌握语言表达的逻辑性,要能够驾驭长句子而不至于逻辑混乱(特别是在译入语是英语时),或者(特别是在译入语是汉语时)利用标点符号(顿号、逗号)来增加长句子之中的语顿,以分解成若干意群,或者更灵活地变化说法,传达源语原意而又不拘泥于源语的语序和句子结构。

 

三、对外/外宣翻译体会

近年我开始以能署名的方式英译中文书籍,并开始英译一外宣杂志文章,至今有70余篇。

英译后正式署名的第一本书是《拯救地球生物圈:论人类文明转型》。该书英文版由外文社出版,数人合译,我译了最后的第11-13章,占英文书90页。第二本是杨杜和刘斌合著的《中国企业500强十年风云》,原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

我一人独立英译了全书,由英国一出版社出版,共196页。两书之译,我按学术写作规律、英文行文逻辑,对原文均有所裁剪,使译文更显科学理性,而于组织词句用功甚多,借助网络,多加查验,以求用词搭配无误,涉及国外资料的更是追查其原始英文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准确传达原文意义又符合目标语言使用者的阅读习惯。

 

【本文节选自中国外文局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中心评审文章】